美国科技史上最大规模裁员开启:亚马逊超1.8万人被裁,中国区春节后通知******
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
亚马逊正式开启新一轮裁员,这将是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轮裁员。
当地时间1月18日,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(CNBC)报道,亚马逊在周三正式启动新一轮裁员,已有被裁员工收到公司全球零售主管道格・赫林顿(Doug Herrington)和人力资源主管贝丝・加莱蒂(Beth Galetti)发送的电子邮件。此前亚马逊曾表示,预计裁员超1.8万个岗位。
CNBC提到,在此轮裁员中,亚马逊人力资源和门店部门受影响最严重。据CNBC披露的内部邮件显示,周三结束时,亚马逊会通知美国、加拿大、哥斯达黎加所有受影响员工,其它地方晚一点也会收到通知,例如,中国区员工要到农历新年后才会收到通知。
邮件中,赫林顿表示,疫情期间,公司首要任务是扩大规模满足客户需求。“尽管其他公司可能对短期经济犹豫不决,但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时期,我们优先考虑客户和员工。”
他提到,当疫情影响逐渐淡化后,供应链困难、通货膨胀和生产力过剩等问题都增加公司服务成本,需要进一步改善成本结构,以此来吸引更多客户。只有通过削减成本,公司才能为创新业务提供更多投资。
“裁员是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的步骤之一,我们还增加了本地库存储备,使消费者更容易整合多件商品发货,增加购买日常必需品的方式,这些都旨在降低公司网络和交付成本。通过改善成本结构,我们还能够继续在食品类、亚马逊企业购(Amazon Business)、Buy with Prime和医疗保健等领域进行有意义的投资。”赫林顿表示。
当地时间1月18日,据《西雅图时报》报道,亚马逊已经在西雅图和贝尔维尤解雇2300名员工,其中西雅图有1852人,贝尔维尤有448人。在60天的过渡期内,亚马逊将仍会向受影响的员工支付工资,但不会期望他们继续工作,裁员将于3月19日开始。
西雅图是亚马逊最大的园区,其南湖联合办事处拥有5.5万名员工。该公司一直在城外大举招聘,以扩建其普吉湾总部,去年夏天在贝尔维尤的总员工人数达到1万人。
此前据彭博社1月5日消息,亚马逊CEO安迪·贾西(Andy Jassy)曾在4日的一份员工报告中表示,作为此前裁员计划的一部分,亚马逊计划裁撤1.8万个岗位。安迪·贾西表示,1月8日开始,与受裁员影响的员工沟通,并表示有多个团队受到影响,包括亚马逊电商与人力资源、体验和技术(PXT)等相关部门。
亚马逊员工超过150万人,是全球员工最多的企业之一。去年11月,亚马逊宣布开始裁员,并有1万名亚马逊员工已在2022年失业。这些失业的员工,主要集中在公司层面,包括零售、设备和人力资源部门。
对于裁员的原因,据《华尔街日报》报道称,安迪·贾西在一篇博文中表示:“由于经济形势不明朗以及不确定性增加,我们将不得不继续裁员。”
亚马逊是新冠疫情的最大受益者之一,因为顾客纷纷涌向网上购物。从电子商务到云计算的各种业务推动了该公司几年来的增长。为了跟上需求,亚马逊将其物流网络扩大了一倍,并增加了数十万名员工。
此前据《纽约时报》报道,当需求开始减弱,顾客转而回到线下商店购物时,亚马逊启动大范围的成本削减审查,以缩减无利可图的业务。在2022年春季和夏季,公司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削减以降低成本,关闭了实体店和亚马逊护理等业务部门。亚马逊后来宣布在全公司范围内冻结招聘,然后决定让员工离职。
据亚马逊在2022年10月28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,亚马逊的净利出现了下滑。亚马逊第三季度净销售额为1271.01亿美元,与去年同期的1108.12亿美元相比增长15%,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9%;净利润为28.72亿美元,与2021年同期的净利润31.56亿美元相比下降9%。
CNBC在报道中还提到,疫情期间,亚马逊员工人数曾有快速增长。由于经济下行、核心零售业务增长放缓,贾西正在对亚马逊开支进行全面审查。目前亚马逊已经冻结招聘、砍掉一些实验性项目、仓库扩张速度也已经放缓。
实际上,美国科技公司裁员潮已持续一段时间。仅1月4日,就有三家公司先后宣布裁员,除亚马逊外,美国视频分享平台Vimeo、云计算巨头Salesforce也先后宣布裁员计划。Vimeo首席执行官Anjali Sud在致员工的一封信中表示,公司计划裁员11%。而这是Vimeo去年7月裁员6%之后,进行的第二轮裁员。根据PitchBook的数据,估计1400名员工中将裁员150人。Salesforce首席执行官Marc Benioff也宣布计划“在未来几周内”裁员10%,预计近8000人受到影响。
截至1月18日收盘,亚马逊(Nasdaq:AMZN)报收95.46美元,跌0.61%。
东西问·中外对话 | 北京冬奥,期待看到中国冬季运动的进步******
汉纳瓦尔德,中文名汉飞,德国前跳台滑雪名将、盐湖城冬奥会冠军。他于2002年成为跳台滑雪四山赛史上首位实现大满贯的选手,是德国年度最佳运动员。
徐囡囡,中国前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名将。1998年长野冬奥会她获得该项目亚军,为中国冬奥会雪上项目实现奖牌“零的突破”。
中新社记者卢岩近日在中新社“东西问·中外对话”栏目,与汉飞和徐囡囡展开对话。
在汉飞看来,中国队已经成为夏季奥运会的最强参赛队之一,如果能在冬季运动中坚持下去,中国在更多项目上摘金夺银的那天,应该不会太远。
徐囡囡则从自己运动员时代和外国选手交流的亲身经历出发,认为举办一届成功的冬奥会,对推动不同国家间人民的相互了解,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有着巨大作用,是传递文明和学习互鉴的重要平台。
以下为对话全文摘编:
汉飞:我叫Sven Hannawald,曾经是一名跳台滑雪运动员。我很期待即将召开的北京冬奥会,中国是首次举办冬奥会,以前我只在日本和美国参加过比赛,曾经以体育评论员的身份去过韩国,这次会以同样的身份去中国。
汉飞近照(受访者供图)。中新社发 Gunnar Menzel 摄徐囡囡:我是徐囡囡,曾经是一名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。目前我在沈阳体育学院从事滑雪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,我也在积极备战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裁判工作。
资料图:中国选手徐囡囡(左) 中新社记者 武仲林 摄卢岩:冰雪运动在欧美非常流行,作为冬奥冠军,汉飞童年是如何和滑雪结缘的?中国冰雪运动开展历史比较晚,又是怎样把刻苦训练的传统作风和冬季运动国际化的特点相融合?
汉飞:对于我们德国人来说,冬天是一个热门话题。我家位于原东德南部的厄尔士山脉,小时候我出门玩耍,就能看到人们如何玩雪,于是我也开始滑雪。我在电视里看到跳台滑雪,就想模仿。在我们那里有小型滑雪跳台,我跳了下来,玩得很开心,就经常玩。我后来也有了目标,因为我在电视里看到了优秀的跳台滑雪运动员比赛,(还有)那些世界冠军、奥运冠军。作为小孩子我也想有那样的经历,所以我走上了成为跳台滑雪运动员的道路。
徐囡囡:刻苦训练肯定是最终有所成就的重要因素,中国人从来不缺刻苦精神。但中国冰雪项目开展比较晚,从竞技项目发展规律来看,要和高水平强国多交流,提升运动技能、赛事模式、场地环境。另外只有真正了解各个项目的起源、发展,以及背后的文化,中国冬季运动才能更快融入到世界大家庭当中。
资料图:汉飞2002年1月在德国加米施--帕滕基兴参加跳台滑雪四山赛。中新社发 受访者供图卢岩:在汉飞眼里,中国运动员有什么特点?在二位职业生涯中,是否也曾有过“中外对话”的故事?
汉飞:遗憾的是,(我运动员时代)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很有限,所以我们了解到的并不多,那时跳台滑雪领域没有那么多中国运动员。当时我也听说中国拿到第一块金牌的事,这样的事当然会传播开。现在不一样了,因为北京要举办冬奥会,我们看到中国进步很快,我们现在与中国跳台滑雪运动员之间的交流也变多了。我很高兴看到这样的变化,也很期待看到中国在相对较短时间的准备之后,到底进步了多少。
徐囡囡:有很多感动我的故事。中国队开展冬季项目比较晚,当时出国参赛也比较少。国内相对寒冷干燥,很少给雪板打滑雪蜡;国外天气相对热、湿度大,雪板不打蜡会影响速度,我们不懂这些。一次世界杯上,一位美国运动员带领我们到她的住处,亲自教我们如何打雪蜡、护理雪板,帮助我们第二天训练。包括挪威选手看到我们的滑雪板简陋,会送给我们新的雪板,类似这种事很多。这种奥运精神的体现,给我很深印象。
资料图:徐囡囡在雪中备战都灵冬奥会。中新社记者 武仲林 摄卢岩: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,有什么期许和愿望?
徐囡囡:举办北京冬奥会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,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。竞技体育方面,能带动各个项目有更好的发展,支撑起高水平梯队建设。同样,从训练场地、设施到赛事组织、技术人员培养,也都有提升。休闲体育方面,将吸引更多人、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。通过场地建设,也创造了更优越的条件。另外冬奥会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,是传递文明和学习的平台。
汉飞:我最大的愿望是,新冠疫情不要造成太大影响。也许冬奥会因此缩减到场观众的规模,当然电视会播出,但是我作为冬季项目运动员知道,冬天是多么美丽,作为现场观众观看一场比赛,是极为美好的享受。我希望新冠疫情能得到很好的防控。其它涉及赛事的各方面,我知道,组织者都可以做得很好。中国人肯定也很期待这次冬奥会,我希望它一切顺利。
卢岩:运动员是赛场的主角,大家对中德两国选手的表现有何期待?
徐囡囡:我相信中国队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。毕竟准备了4年,无论成绩如何,我相信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顽强拼搏精神,肯定是不会输于任何一个国家,也会真正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和民族精神。
汉飞:我们知道,奥运会每几年就举办一次,现在是精磨阶段,要完成还未完成的任务。我们期待认识一个新的国家,新的文化和新的朋友,这种期待也给予了我们力量与动力以使我们能够有好的发挥。我们作为外国人,也很期待能够去往一个新的国家。
从夏季奥运会来看,中国队已经成为了最强队(之一),如果中国能在冬季运动项目上坚持下去,那么中国在更多项目上摘金夺银的那天,应该不会太远。
8月5日,北京市西五环晋元桥东北角匝道处矗立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雕塑。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卢岩:北京将首次迎来冬奥会,汉飞从德国运动员的视角来看,举办冬奥会将给北京和世界带来什么,又会留下什么?
汉飞:新的举办城市在建筑方面会有很好的机遇,对于运动员来说,则是希望可以在最后站上最高的领奖台并接过金牌。当一个国家举办冬奥会时,在14天的时间里,它会成为体育报道的焦点。这是一个展示自己国家的机会,展示自己国家的历史,也给出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。在冬季运动领域,这个方向就是,当人们再想到中国人,就会想到冬季运动、滑雪。作为曾经的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,我觉得这很棒,冬季运动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,我为中国人现在能够享受冬季运动而感到开心。这就是在冬奥会举行的14天内,人们会接收到的一个明确的信号,或者说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信号。
徐囡囡:提升冰雪竞技水平需要大众参与,特别需要对青少年爱好者进行培养。对中国来说,在校园中怎样能更好地开展冰雪运动,让更多青少年参与?在德国,怎样带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冬季运动?
汉飞:与其它地方一样,当我们有比赛时,体育馆里也会有小观众,他们会瞪大眼睛看我们在干什么,同时也会想要自己尝试。重要的是,在我们比赛用的跳台旁边,都会有小型的、给初学者使用的跳台。小孩子是不可能从大跳台开始练习的,但当他们看到这些小跳台时,会双眼放光,面带笑容,想要尝试一下。对中国小朋友来说,重要的是,他们能常常到现场去观看跳台滑雪比赛,因为如果他们亲眼看到,就会想要模仿,而如果没有媒体报道、没有照片、没有现场比赛,就会很困难。
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 |